如何適當地替鸚鵡剪羽(完全不剪)

Blorian Yang
24 min readApr 9, 2019

修剪翅膀的話題始終充滿爭議。經驗豐富的鳥飼主/訓練師 Sophie Piper 在此分享這個爭議話題的各種觀點。

作為寵物飼養的受圈養鳥類,要除去牠們的飛行能力,最常見的形式是「剪羽」,這是相對簡單的技術,通常涉及非手術性的初級(飛行)羽裁剪。這種除去飛行能力的做法是暫時性的,因為鳥在一年到十八個月內自然換羽、長回羽毛後會恢復飛行能力(Graham, 1998)。

回顧一下現有文獻的作者們鼓吹替寵物鸚鵡剪羽的大量例子。像是Hartman(2007)強調剪羽能更容易接觸鸚鵡。此外,為有助於訓練成功必須剪羽,也能在和新飼主建立關係的過程帶來幫助,否則鳥會直接飛走。(Molenda, 2009)與 Leach(2015)宣稱修剪幼鳥的飛羽能幫忙維持訓練上的管控。

但根據我的經驗,我已經成功訓練許多飛行能力完整的鸚鵡並建立關係,但我還沒訓練過任何被剪羽的鳥。Pamela Clark(2002 — 非洲灰鸚繁殖者)指出她還沒被剪羽的非洲灰鸚比那些被剪羽的更友善溫和。有證據顯示某些鳥被剪羽後更為膽怯(Noeth, 2014)。

不幸的是,很多繁殖者仍在不了解其終身影響之下剪羽,因為「規定」總說繁殖者應在幼鳥前往新家前剪羽(Clark, 2014)。然而Low(2014)表示面對像鸚鵡這樣的聰明物種,沒有規則(rules),只有常理(common sense)。Kalhagen(2018)指出,「有無數保持飛行能力的寵物鳥享受著與人類家庭的密切關係」。由於基礎訓練能讓妳好好控制會飛的鳥,任何鳥都不需要被剪羽(Glendell, 2008)。

Highfill(2003)點出經常建議鳥飼主替自家鳥剪羽的原因-避免鳥飛失,鳥更傾向於待在妳為了訓練而讓牠站的地方,這能阻止牠們啃咬傢俱,鳥往往也會變得較無攻擊性,因為有飛行能力的鳥也會發展獨立性,出現攻擊和咬人(Kennedy, K. A. and Draper, D. D., 1990)。

此外,有飛行能力的鸚鵡視整個家為自己的領域,所以剪羽是個經過證實、無痛的方法,以增進受歡迎的鸚鵡行為(Kennedy & Draper, 1990)。除了這點,首要是鳥的安全,由於沒剪羽的鳥很容易恐慌並飛撞窗戶、風扇、玻璃門或鏡子,進而傷害自身(Highfill, 2003)。居家風險清單很廣泛(Noeth, 2014)。因此,修剪鳥的翅膀有助於限制牠們接近這些危害(Kalhagen, 2018),因為事故太常發生了(Mercola, 2011)。不過 Glendell(2008, 鸚鵡行為顧問)表示鸚鵡飼主應視鳥的需求調整自家房子,而非為方便起見,透過剪羽使它失去功能,來讓鳥適應。

Hagen(2018)藉由安全上的理由支持這點,房子或飛行房就該對鳥起防護作用。飛行對鸚鵡來說是要被鼓勵的,不該在幾乎默認的情況下否決。透過教導牠們一些基本的飛行需求,飼主能擁有對自家飛行鳥所需的一切掌控,鳥在許多方面會更精實、更強壯、更健康(Glendell, 2008)。

然而,較舊的刊物表示以安全和行為的角度來說,不應鼓勵讓鳥保有完整的羽毛,好讓牠們運動和享受飛行(Kennedy & Draper, 1990)。而反駁這點的 Noeth(2014)聲稱牠們需要藉飛行來玩樂、運動並逃離危險,一隻無法飛行的鳥更容易膽怯,因為牠知道自己很脆弱。總體來說「失去飛行能力的鸚鵡是安全的鸚鵡」往往是經驗較少的鳥類行為學家提出的建議(Hartman, 2007)。

但如果我們為了鳥的安全而奪走飛行能力,實際上會造成什麼傷害?Glendell(2008)寫道無論有否剪羽,所有的鳥都容易因某些危險受到傷害,被剪羽的鳥容易遭遇不同的危險。例如牠們更常在地上行走,所以更容易被踩到或在開關門時夾到,甚至被家庭寵物攻擊。

此外,把鳥徹底剪羽的人們對於打開外門可能更為大意。被這樣剪過羽毛的鳥如果逃脫,牠或許不會走遠,但牠更容易遭狗或貓攻擊,或在戶外被車輛輾過。Noeth(2014)以指出一隻飛羽完好的鳥如果逃脫會有更高的生存機率來支持這點。美國鸚鵡大學(The Parrot University)擁有二十年以上與超過 4,500 隻具飛行能力的鸚鵡合作的經驗,並證實失去飛行能力的鳥面臨更高的風險,因為牠們較無法避開危險的狀況。牠們非但不能在必要時擺脫危害,牠們也不太清楚潛藏的危險,因為牠們生活經驗相當有限(Hartman, 2007)。Low(2014)也表示人們剪鸚鵡飛羽最常見的原因,是希望能對鳥進行一些控制,並處於支配地位。如果飼主仍選擇剪羽,真正的原因可能不是為鳥著想(Noeth, 2014)。一位鸚鵡飼主的心中不容許有這種態度(Low, 2014)。

那剪羽真的能阻止飛行嗎?Kalhagen(2018)聲稱修剪鳥的初級羽毛,即「飛行羽」,牠們就無法飛行。不過 Mercola(2011)強調修剪目的在於降低妳家寵物的飛行能力到僅能向下滑行的程度。儘管如此, Glendell(2008)提出鳥萬一到了戶外,牠或許能藉由迎風增加足夠抬升的力道,並相當正常地飛行。所以「較好」的剪羽形式其兩難在於,它雖然讓鳥在無空氣對流的室內不能起飛,如果有一些風吹來增加升力,卻無法阻擋牠們逃出戶外。

不同的作者對如何剪羽也有不同看法,有些飼主建議留下最外側的初級飛羽以保持美觀。Synder(1998)建議修剪兩邊翅膀最外側的五根飛羽。Luescher(2006)所述之不同做法為漸進式修剪,讓牠們介於完全保留和完全被剪之間,作為對許多鳥夥伴來說可行的替代方案。

為達到野外與國內成就的平衡,很多鳥需要被修剪,因為這能降低鳥的飛行速度,更容易捕捉牠們,更不容易撞到東西,而且如果牠們逃家,會更容易找回(Street, 2014)。也會修剪單邊翅膀,故意讓鳥在嘗試飛行時失去平衡(Glendell, 2008)。Glendell(2008)也提到這種單邊剪羽會威脅到鳥的安全,甚至性命。由於鳥類已花費數百萬年演化成技巧高超的飛行生物,對稱性對牠們來說極為重要。刻意讓鳥失去平衡以破壞對稱,也可能威脅到鳥的心理健康。輕微但雙邊翅膀均勻的修剪對鳥來說傷害較小。此意圖是,鳥能安全飛下來降落,但牠無法飛起來(無法產生升力)(Glendell, 2008)。

Molenda(2009)說明小型鸚鵡非常容易發生事故,因此應該一直替牠們剪羽。依據我的自身經驗,我養了五年以上的太平洋鸚鵡,牠們沒有剪羽,而且每天飛進我家客廳沒有問題。不過結果可能取決於每一隻鳥的秉性(Vriends & Heming-Vriends, 2012)。

Hesterman et al(2001)研究各種除去飛行能力的做法對受圈養鳥類生活福祉的影響,並指出雖然除去飛行能力會限制或剝奪鳥展現正常飛行行為的能力,但它能讓鳥展現其它行為(攀爬、探索、與人類飼主互動),否則若被關在籠內會受到壓抑。然而除去飛行能力並不保證生活福祉更好。此外,剪羽所面臨的問題是所有飛行鳥種,包含鸚鵡,都具有逃離危險的反應,它既是本能(非經學習而來的行為)亦為反射動作-鳥無法有意識地控制這種動作。

進行逃離反射動作時,鳥會跳到空中飛往更高、自覺更安全的棲木上。被剪羽的鳥不會也無法避免反射動作產生,鑒於牠們的起飛意圖和摔落在任何硬表面上,這能造成嚴重的傷害(Glendell, 2008)。Low(2014)也指出這種逃離掠食者的反應因剪羽受挫,會對許多鸚鵡造成龐大的心理壓力,也因此,有些鳥將這種挫折轉為適應不良的行為,像是咬毛(Mercola, 2011 也如此聲明)、自殘、咬人或尖叫(Forbes & Glendell 1999;Hesterman et al 2001)。鸚鵡是未馴化的鳥類,但基本上和那些野生的保持一致,在牠們悠久的演化史中,鸚鵡為了掙扎求存淬鍊自身的飛行能力(Glendell, 2008)。Glendell(2008)與 Noeth(2014)也表示,由於野生鸚鵡通常以時速 56 到 72 公里飛行,並且能維持數小時,鳥的全身、行為和生活模式皆為飛行而改良,因為這樣的演化歷史,即便在圈養情況下,飛行也是一隻鸚鵡健康福祉的關鍵所在。所以受圈養繁殖與飼養的鳥類和牠們自由的同類一樣,對飛行具有相同的本能衝動(Mercola, 2011)。

修剪手養幼鳥的飛羽能對牠們整體未來造成毀滅性的影響(Low, 2014)。新資訊顯示手養的鸚鵡幼鳥在學飛之前被剪羽,牠們就可能永遠學不會了(Martin, 2007)。Engebretson(2006)也指出除去一隻鳥的飛行能力不確定是否會降低或消除牠天生的本能或對飛行的「渴望」,一般會試圖飛行,代表鸚鵡仍對其保有興趣。相較之下,Hagen(2018)和 Martin(2007)證明有些鸚鵡在翅膀被允許長回之後甚至不會嘗試起飛。

Chitty(2003)說除非絕對必要,否則最好避免剪羽,因為每隻寵物鳥確實都有權利擁有那最高貴的禮物-飛行(Hagen, 2018)。

世界鸚鵡信託(The World Parrot Trust)認為,一隻能夠飛行的鸚鵡是擁有自主性的。它讓鳥可以自己選擇想打發時間的地方、自己想互動(以及想避開)的對象與在特定時間內自己能進行哪些類型的活動。照顧受圈養的鳥類時,我們把牠們的選擇和對這些選擇的感知能力剝奪掉越多,我們讓牠們覺得無法掌控自身性命所冒的風險就越大。我們知道當人類自由被剝奪會發生什麼事,我們不應預期像鸚鵡這樣聰明、社會化又複雜的動物面對同樣情況會有任何不同(World Parrot Trust, 2018)。Low(2014)也補充應根據對鳥最有利者來做決定,而非單純去迎合飼主經驗或能力的限制。

因此,隨著如今更多行為學家和獸醫建議為了鳥的身心福祉不要剪羽,並鼓勵使用基本的服從訓練來輔助控制具飛行能力的鳥,剪羽在未來數年內似乎可能成為過去式(Forbes & Glendell 1999, McCluggage & Higdon 1999)。

正如 Noeth(2004)真誠地寫道,「自人類出現以來,人類一直在觀察牠們,研究牠們,希冀效仿牠們所能做的,飛翔。」我們如此渴望的東西,卻這麼心甘情願從當初啟發我們的實際生物身上奪走,這不是很不可思議嗎?■

文源:Sophie Piper. (Feb, 2019). “Wing Clipping Parrots”. Parrots Magazine, 253, 34–37.

瀏覽Youtube上的鸚鵡影片時,我最終不可避免地遇到剪羽相關影片。相信我,我沒有去找它們,它們就自己找上我。我始終對於替手養鸚鵡剪羽有多普遍並視為理所當然感到驚訝。相關迷思的流傳更讓我震驚。

我整理了以下我曾在Youtube看過的一些可怕的剪羽影片。我沒有特地去找最殘酷的影片。我想張貼它們的人覺得並無不妥,而就我所看過的例子來說,我認為這相當具有人們多殘忍地替鸚鵡剪羽的代表性。

我一直是讓鳥擁有飛行能力的主要支持者,但我到目前為止尚未將所有原因放在同一篇文章中。我不只想證明剪羽為何對鸚鵡翅膀不好,也想說明讓牠們飛行為何是好的。儘管如此,我認為讓鸚鵡保持飛行能力的理由比剪羽的理由更為重要。

我的個人經驗包括和被剪羽、再次擁有飛行能力及從未剪過羽的鸚鵡共處與訓練,因此我認為我也有資格討論這些狀態。那麼回到主題,如何適當地修剪鸚鵡翅膀?無論是剪初級或次級飛羽都有許多相關討論。有多少根羽毛應被修剪?若我剪掉牠的翅膀,我的鸚鵡會恨我嗎?以及許多其他類似的問題。我的答案為第一時間不要修剪鸚鵡的飛羽是正確的,先分析修剪的動機,接著以侵擾程度比上述剪羽問題更低的方式實踐它們。

鸚鵡與幾乎所有鳥類相同,擁有用來飛行的羽翼。鳥類和鸚鵡生物學在數百萬年的演化中引導牠們形成高效能的飛行驅體。鳥類不單只有在無知的眼中顯而易見的翅膀為飛行而演化,而是許多不同方面的飛行進化。鳥類與其恐龍先祖同樣具有中空的骨骼、氣囊及較高的代謝量。這些結構系統使體重與飛行能量需求達到平衡。

我想大多數人會同意始終將貓或狗關在小籠子內,沒有散步和四處奔跑運動的機會是殘忍的。同樣地,即使鸚鵡並非總是被關籠但被剪羽,這無法達到其生理機能的運動需求程度。剪羽鸚鵡的健康在人類或動物完全拒絕鍛鍊身體時受到很大的危害。肥胖、心臟病、呼吸系統與肌肉問題只是被剝奪飛行能力的鸚鵡的一些相關議題。這是指出剪羽鸚鵡和未剪羽,但總是關籠、沒有房間可以飛行的鸚鵡皆陷入同一危境的好時機。我會交替使用修剪(clipped)及無法飛行(unflighted)來表示無論因修剪、關籠或其它方式而完全被剝奪飛行能力的鸚鵡。

飛行中,鸚鵡不僅必須為拍翅進行劇烈的胸肌收縮,也有許多周邊肌肉幫助平衡與管理。為了跟上激烈、必要的有氧呼吸以維持那些肌肉運動,鳥兒需要充分利用其心臟、肺與氣囊。因此許多肌肉和器官在鸚鵡飛行中被使用、運動到。

剪羽不只在生理上,在心理也會造成問題。缺乏飛行的嚴密精神刺激,剪羽鸚鵡更容易發展出如拔羽、尖叫及狠咬等行為問題。想想看,一隻結構與代謝皆為飛行而進化的動物擁有的能量,遠大於飛行以外的其它任何方式所能消耗。這些未被消耗的能量造成與焦躁相關的肥胖與/或行為問題。

拔羽往往(但不完全)與心理刺激不足,即所謂無聊有關。飛行對心理的挑戰不遜於生理方面。這點請相信我。即使沒有劇烈消耗體力,開滑翔機和飛機無異是項心理運動。經過幾小時的飛行,我覺得我的大腦像在羽球賽中四處彈跳後被重新嵌入一般。飛行不僅包括許多事情的快速思考,同時也提前規劃。我們的羽毛夥伴必須思考牠們要去哪裡、如何抵達、怎麼通過障礙、閃避掠食者、降落準備、著陸的計算與備用選項以免事情不按計劃進行。鳥的大腦在幾分鐘的飛行中,比整天耗在玩具、進食和耍把戲的大腦更需要努力運作。由此可見,剪羽不只對鸚鵡造成生理障礙,心理亦同。

剪鸚鵡的飛羽使其無法活動,造成牠依賴人類來移動。人們認為這是件好事。他們認為這使鸚鵡變得更溫馴、更易於控管,且更加喜歡人類。錯了。鸚鵡無法離開牠不喜歡的事物並不代表牠會喜歡上它們。尖叫和狠咬與剪羽問題有很大的關聯。

鸚鵡具有迎戰或飛離的本能。實際上它應被稱為飛離或迎戰,因為牠們一般會選擇飛走而非戰鬥。剪羽鸚鵡學會咬飼主以避免處理牠不喜歡的事情。一隻有飛行能力的鸚鵡反而會飛走。對一般鸚鵡飼主來說,被咬似乎比會飛更好。嘿,至少會咬人的鸚鵡仍觸手可及,但具飛行能力的鸚鵡會遠離。然而藉由訓練,會飛者比愛咬者更易於控管。鸚鵡能飛到牠想去的地方,因此若你能更改讓鸚鵡想要飛向你的事物,問題就解決了。另一方面,一旦學會狠咬是非常難以復原的。鸚鵡學到狠咬能得到牠想要的(獨處、不被關籠等等)之後,要消除此一行為是非常非常艱難且痛苦的。當牠已經相信狠咬能影響你,為消除學到的狠咬,必須接受數百或數千次狠咬以說服鸚鵡這不會影響你的行為。

尖叫又是另一個部分歸咎於剪羽的問題。在籠中尖叫的鸚鵡是不同的問題,不過出籠且剪羽的鸚鵡學會尖叫好吸引飼主的注意。會飛的鸚鵡想去其它地方是單純地往那兒飛。然而,被擺在高架上的剪羽鸚鵡是無助的,牠無法回籠中喝水,或在沒人注意下抵達飼主所在位置。因此剪羽鸚鵡學會尖叫讓飼主過來以照料其需求,而非自己處理。此外,在我看來鸚鵡擁有大量精力時更容易尖叫。經過良好的飛行期間牠們會感到疲憊,往往安靜許多。

我將提出許多我曾遇過的剪羽理由,並提供替代方案。

修剪鸚鵡的翅膀好讓鸚鵡愛你。

無論你是否修剪鸚鵡的翅膀,牠都沒有理由愛你。若你如此自私想造成如此殘酷的生心理障礙,牠甚至可能有更多理由不愛你。得到一隻鸚鵡的愛的最佳方式是做牠喜歡的事(或訓練牠去喜歡牠非本能喜愛的事物),並尊重地對待牠。以鸚鵡喜歡的方式對待牠,能確保牠會想飛向你並陪在你身邊。你無法逼迫你的寵物喜歡你,你必須爭取以得到牠的信任。不剪羽給予的是最真誠的回饋。如果你的鸚鵡經常來找你,你會明白牠是真的想要在你身邊,而不是因為被強迫。

為鸚鵡的自身安全著想,剪羽是必須的。

這是我聽到來自各地專家與初學者一樣的最大謬論!首先,我不認為真的有人相信這點,它只是其它自私理由的掩飾罷了。不過我暫時假設人們真的這麼想,並逐一破除這一基本的鸚鵡飼主迷思。與其對付這個經典台詞,我要將它拆解為剪羽聲稱能應付的特定安全問題。

我剪鸚鵡的翅膀,這麼一來我帶牠到戶外時牠不會飛走。

許多人從未見過自己的鸚鵡在室內飛行,卻震驚地看著他們的剪羽鸚鵡在戶外飛走。剪羽鸚鵡能神奇地在戶外起飛有幾個原因。剪羽通常包含修剪幾枝初級飛羽的尖端。初級飛羽是鳥兒飛升時的推進器。與飛機上的機翼相較,初級飛羽更近似於螺旋槳。缺乏推力,鸚鵡無法向上或往前飛。不過牠仍能以剩餘的次級飛羽和翅膀表面滑翔。雖然剪羽鸚鵡無法滑翔或如未剪羽一般控制其飛行能力,牠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這在室內意味著鸚鵡能飛行一段有限的距離。在戶外,有三項要素造成剪羽鸚鵡超越在室內觀察到的任何飛行能力。劇烈驚嚇導致腎上腺素激增會提供鸚鵡較以往更努力拍翅的力量,並克服一些剪羽因素。風是剪羽鸚鵡能夠在戶外飛行的最大原因。風取代推力作為翅膀表面最初運動時的空氣來源,使剪羽鸚鵡停留在空中。將逆風梯度考慮進去,藉由風的不斷增加,即產生額外獲得的飛升滑翔動力。風同時也受樹和建築的影響而偏移上升,製造更向上方的推力。更糟的,是風帶著鸚鵡飄移跨越很大的距離,但被剪羽的牠缺乏解決此問題的經驗或控制技巧。鸚鵡最終可能會在一棵樹裡、落入水中淹死或被車撞。請勿自滿地認為這只是大風天會有的問題。熱氣流不需要風即可形成,並將應能飛行的無助鸚鵡往上吸。當牠無預期地在戶外起飛,人們驚訝於他們的剪羽鸚鵡最終能飛多高或多遠。無論有否剪羽,手養鸚鵡在帶到戶外時應妥善地關籠或被限制。

修剪鸚鵡翅膀是必要的,牠們就無法飛出門窗。

再次重申,即使是被剪羽的鸚鵡仍有一些飛行和滑翔能力。有時它足以讓某些可怕的事情發生。這是不採取剪羽方式的原因(它並非萬無一失地防止逸飛),重要的是在鸚鵡出來時保持門窗關閉以解決此問題。每當門或窗需要打開,鸚鵡應遠離待在牠的籠內。這是保證其安全的唯一方法。

鸚鵡應剪羽以預防牠們掉入馬桶、水槽和其它水源中。

我一直以來都聽到這個說法,但它完全沒有道理。一隻剪羽的鸚鵡比有飛行能力者更有可能無法逃脫而意外地「掉落」。會飛的鸚鵡可以控制其飛行能力,因此在此一情勢中最有可能不落入險境。我以個人經驗可以告訴你,我的鸚鵡即使在可能的情況下都從未掉入水槽/馬桶。牠們對它們感到害怕且不感興趣。與害怕、無法控制其飛行能力的剪羽鸚鵡相比,牠們掉進去的可能性較低。仍有出於好奇、適用於任何鸚鵡的可能性存在。剪羽無法保證鸚鵡最終不在浴室活動。馬桶座保持關閉或關上浴室的門是更好的,可在不剪鸚鵡翅膀之下解除此一危險。

鸚鵡需要剪羽,否則牠們會在烹飪時掉進燒著滾水的鍋中。

我認為在烹飪時絕對沒有充分的理由讓鸚鵡(或任何寵物)出來。除了燒開水,烹飪通常包含刀具、煙霧及其他可以對任何鸚鵡造成危險的東西。然而我聽過唯一僅有、鸚鵡掉入滾水鍋中的案例是一隻被剪羽的鸚鵡。鸚鵡應被放在遠處並在烹飪時持續關注。但若我們要談哪個在理論上較安全,可能是能飛的鸚鵡,因為牠可以飛走。曾有一隻剪羽鸚鵡自某人肩膀掉落且剛好落入鍋中。再次重申,剪羽完全不是解決的辦法(而且可能是個更大的威脅)。必須以常識與安全預防措施為主。

鸚鵡必須剪羽,否則牠們會飛向牆壁/窗戶並折斷牠們的脖子。

這個迷思我只在宣稱總是修剪鸚鵡翅膀的人們口中聽到。我的鸚鵡在屋內四處飛翔而我沒遇過這個問題,我所認識其他任何會飛的鸚鵡也沒有。若有,則是剪羽鸚鵡在長出一些羽毛而缺乏使用它們的練習或經驗,最終撞上物體。我想飼主是以此作為不能信任鸚鵡飛行的證明,而直接回頭替牠們修剪,甚至沒有給牠們機會進步。我的鸚鵡學飛時確實受到一些無害的碰撞,但自那之後從未再次撞上。一旦鸚鵡有飛行能力,牠在飛行時能夠思考並閃避牆壁和窗戶。最好讓窗戶保持遮蔽作為額外的預防措施,不過一旦鸚鵡對窗戶有所瞭解,牠們能在這樣的房內飛行而不會撞上它們。

若不修剪牠們的羽毛,鸚鵡會成為其他寵物(貓/狗)的犧牲品。

不論有否剪羽,鸚鵡在其他動物身周都有風險,沒什麼好說的。儘管人們希望兩者都能和睦飼養,鸚鵡就是無法與直覺上視牠們為獵物的肉食性寵物共處。剪羽使牠們無法飛離,實際上會將鸚鵡置於更大的風險中,但讓牠們保有飛行能力也無法保護牠們。我聽過比多數其他事故結合類型還要多的鸚鵡被貓/狗殺害案例。請別找藉口,請別認為它尚未發生就不會發生,請別在有貓/狗/鼬的家中購入鸚鵡,請別在有鸚鵡的家中加入貓/狗/鼬。這確實是擇一選取的情況(或者將牠們完全分開飼養,如狗在戶外)。

若我不替我的鸚鵡剪羽,牠不會停留在自己的棲木上。

當然啦!你也不會這麼做吧。鸚鵡想要四處移動、探索及做不同的事情是很自然的。無論你放多少食物、玩具和令牠興奮的東西在棲木上,這都不足以充分維持一隻鸚鵡的心理刺激。若鸚鵡在你家中閒晃是不安全或不可行的,牠當然應該待在籠內。然而輪到牠出來時,牠應得到一些四處閒晃的自由。我不明白為何人們會認為讓貓/狗整天在屋中遊蕩是公平的,但一隻鸚鵡卻應被剪羽且在其籠上/內一整天。如果剪羽是讓牠保持在同一位置的唯一方法,那麼你可以想見當牠無法去任何地方時,牠在精神上會錯失多少東西。

我不希望我的鸚鵡到處排便,所以剪羽是最好的方式。

這對一隻受過排便訓練的會飛鸚鵡來說不成問題。我的鸚鵡們幾乎每次都飛回牠們的棲木去排便。事實上這大概比只能待在定點、無法選擇飛至指定其排便位置的剪羽鸚鵡更為乾淨(如當牠在飼主身上時)。

如果我的鸚鵡會飛,牠不會希望我將其放回籠內並飛走。

若鸚鵡不想回到籠內,不論牠有否剪羽,問題的根源都會存在。具飛行能力的鸚鵡會飛走,剪羽鸚鵡會開咬。無論用哪種方式,某個地方是不對的,且藉由強迫會破壞你與鸚鵡的關係。使用訓練與餵食時間表代替剪羽(或強迫),讓你的鸚鵡想回籠內,就像你在幫牠一個忙。

若我的鸚鵡會飛,我無法將牠放進籠內作為處罰。

這確實顯示用籠子作為處罰是多麼糟的主意。反正它很可能只會激發更多的狠咬,所以在第一時間最好不要這麼做。

剪鸚鵡的飛羽不會傷害到牠們。

對翅膀羽毛外部的裁剪是真的不會傷害到牠們。很多時候鸚鵡是在理毛過程受傷,即便如此,以相當溫和(甚至透過訓練)的方式可能不會受傷。然而,鸚鵡很有可能在生理或心理的其他方面受傷。牠的健康被缺乏運動所傷,牠的心靈被無助感所傷,而牠摔落時身體確實會受傷。通常剪羽不僅是嚴重故意使鸚鵡無法飛行,鸚鵡即便去嘗試也會是種自我懲罰。這可能導致腿與胸骨撞傷或骨折。

具飛行能力的鸚鵡會飛入吊扇而死。

是的,牠們會。我不知道哪位腦筋正常的鸚鵡飼主會讓那些東西出現在周遭。若不將其整組移除,我會建議至少關閉線路使它無法被意外地開啟。有大量替代品如封閉的箱扇、空調和那些新式無葉風扇。這是為寵物安全所做的合理犧牲,而不是限制牠們自由的好藉口。我討厭想到有人重視風扇遠大於他們的寵物,若他們這麼做,我真的對他們堅持以其他方式處理感到可惜。

會飛的鸚鵡最終只會整天待在籠中。

事實並非如此,或至少不需如此。或者更確切地說,剪羽鸚鵡應該也相同。即便是剪羽鸚鵡在籠外也需要監督。一段時間後牠們會對於待在同一棲木上感到厭倦(具飛行能力的鸚鵡會飛向另一支)並開始為吸引注意而尖叫、跳躍,或找到其它讓飼主抓狂的方法。我想對事物感到厭煩而想要探索是鸚鵡的本能,因此無論剪羽與否,自被剪羽轉為有飛行能力時,飼主可容忍牠們在外的時間量不應改變太多。有些鳥就是比其他鳥更有耐心。但在過渡時期牠們會失去平衡,往往促使人們再度回頭剪羽。鸚鵡搞清楚牠的翅膀能做什麼時,並非代表必然無事,你必須鼓勵牠以挣得一隻真正擁有飛行能力的鸚鵡。我的(其中一些)鸚鵡們獲得的出籠時間和被剪羽時差不多。我的行程表比別的部份都受限,但當我整天待在家中,我仍會維持牠們平時所期盼的相同出籠時間。

一開始先替鸚鵡剪羽,之後再讓牠飛。

有些在贊成讓鸚鵡飛行邊緣的人仍建議早期的修剪(包括會飛的繁殖鳥和曾飛過的鸚鵡)。最普遍的剪羽時段(到家時正在斷奶)或許是進行的最糟時間。成長中的鸚鵡在這一階段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學習如何在人類環境中適當地使用飛行能力。牠們學習快速且傷害較小,因為牠們的骨骼仍具有彈性。這就如同學步的孩子。在這個關鍵階段無法飛行可能造成一些永久性的生心理異常。第一年中能飛行的鸚鵡會比未跨越這條線的更具有優勢。最重要的是,在這時替鸚鵡剪羽是最無意義的,由於剛以手餵養的幼鳥急於接觸人們且渴望學習。這是教導牠在人類家庭生活的同時仍保有其毋庸置疑的信賴的最好時機。

局部修剪是個好的折衷方式。

有些人建議只修剪2–4枝初級飛羽,如此鸚鵡能保留一定程度的飛行能力,但能力較差。我不喜歡這個主意,因為鸚鵡必須不均勻地努力拍翅以停留在空中,且造成其翅膀和系統的壓力。以完整羽毛飛行絕對是更自然的。若飼主覺得讓鸚鵡擁有主要的飛行能力可行,接著明確地執行飛行安全防範措施,如此真的沒有太多理由不去嘗試所有的方式。鸚鵡無論如何都會變調皮,所以你可能要接受它沒有神奇的解決方案,這是牠的一部分,也是我們喜歡牠們的地方。

例外情況

我明白人們會提出一些特殊的例外情況,並以這些少見的例外為基礎,試著爭論修剪所有鸚鵡的羽毛都是可以的,因此我將提出一些剪羽或許不可避免的案例。有些鸚鵡生來畸形,或在牠們的一生中形成某些會妨礙牠們安全飛行的傷害,這些案例應留給獸醫診斷。鸚鵡救援所充滿被其他人拋棄的鸚鵡,讓牠們擁有飛行能力往往是不可能或危險的。考慮到牠們所面對的處境,那些鸚鵡已獲得牠們最能期盼的環境。儘管如此,救援所應努力為這些鸚鵡爭取能讓牠們保持自然飛行狀態的友善家庭。然而流離失所的鳥兒數目是如此龐大,他們往往必須為這些不幸被拋棄的動物盡其所能尋找最低限度的生存環境。我無法指責救援所。這是搞砸鸚鵡的人的錯。

此外有只想盡量蒐集許多不同鸚鵡或動物的動物貯藏者。他們無法讓鸚鵡在動物園家庭中保持飛行能力。這個問題遠深於單純剪羽或飛行,所以我不打算深入探究。我唯一要提出的一點是人們不應將鸚鵡與不相容的動物混養,且不宜在超出他們提供重要生活品質的能力範圍外收購更多動物。同樣有孩童飼養鸚鵡且想讓牠們保持飛行能力,但父母不允許的情況。我不知道當下允許他們養鳥的父母是怎麼想,不過直到他們完全能控制自己之前,是另一項我為何不建議讓孩童養鸚鵡的理由。

也會有購買並飼養一隻已長時間被剪羽的鸚鵡,而考慮讓牠飛行的情況。但無論他們多麼想這樣做,他們的家庭與境況實在無法讓他們保留鸚鵡的飛行能力。同樣地,讓鸚鵡具有飛行能力的準備措施仍是值得盡可能嘗試的事,和其他人一起動腦思考有哪些是可以做到的。不過,仍有不可能通過最後一關的時候。但這並非多數人不去嘗試或找藉口的正當理由。每個人都認為他們無法做到,但這往往是因為他們還沒嘗試或試得夠久。我完全無法相信有這麼多的鸚鵡會因為極端的家庭狀況而必須被剪羽。只因可能存在的異議並不表示我們都不該努力讓牠們做牠們自己。

結論

現在我想提出一些挑戰。有飛行能力的鸚鵡確實需要一些訓練、警覺與安全保證。不過,這些概念也全是剪羽飼主應該熟悉的。若他們的確感到陌生,他們的飼主之路可能是走在錯誤的方向。無論鸚鵡是否能飛,絕大多數的安全防範應早已準備好(如避免使用鐵氟龍、關門、關窗、不在鳥出來時烹飪等等)。除此之外所需的只剩收尾的潤色與管理。就算是剪羽鸚鵡最終也可能跑到地上,在咀嚼電線時觸電,因此無論採用哪種方式,飼主都需要提高警覺。最後是訓練。就算是剪羽鸚鵡也必須教導基本的上手、對準目標和被抓住。加上呼喚回飛只是更進一步的訓練,而且是真正集其它能力之大成。若能提供鸚鵡伴隨在你左右所需的動力,這該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有許多微小細節與飛行能力的完善我不會在此提到,因為我之前已徹底地討論過。接受這些挑戰應屬於人鳥關係自然的一部分。如果飼主真正關心他們的鸚鵡夥伴,瞭解如何讓你的鸚鵡狀況更好的益處遠超過讓牠們擁有飛行能力所需的額外付出。

很多人拒絕飼養有飛行能力的鸚鵡。我不完全確定原因,但我推測他們主要分為兩類:單純不知道/不理解飼養飛行鸚鵡是安全且可行的人,與不在乎鸚鵡的人。我想悲哀的現實是多數替鸚鵡剪羽的人落入了第二類。不論是因為他們珍惜自身財產甚於他們的寵物,或因為他們只是自私地想要一隻裝飾用、不礙事的說話動物…我真的替他們的鸚鵡感到遺憾,覺得他們在第一時間購買牠們是完全的憾事。這些人會抗拒、找藉口、分散注意力而無視好的理由。但他們不會有勇氣承認這是他們的錯,應受責怪的是他們而非鸚鵡。我無法改變他們的想法。不過正在閱讀這篇文章並替鸚鵡剪羽的所有其他人,請考慮這些理由。請不要輕率地做出這個決定。三思並尋求別人的幫助。請在鸚鵡論壇自由討論這個議題與你的特殊情況。好好想一想。跨出小小一步讓你的鸚鵡擁有飛行能力。即使你不認為自己可以100%做到,盡管盡最大可能去採取安全防範措施,在戶外使用飛行繩,使用飛行預防措施等等,就算是被剪羽的鸚鵡至少也更能確保安全性。那麼剩下的就是找出最後幾個讓你的鸚鵡安全飛行的獨特問題。總會有解決方法。唯一的問題是它對你來說,值得嗎?

Michael Sazhin. “How to Properly Clip a Parrot’s Wings (Don’t Clip at All)”. http://trainedparrot.com/Clipping/

Sign up to discover human stories that deepen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Free

Distraction-free reading. No ads.

Organize your knowledge with lists and highlights.

Tell your story. Find your audience.

Membership

Read member-only stories

Support writers you read most

Earn money for your writing

Listen to audio narrations

Read offline with the Medium app

Blorian Yang
Blorian Yang

Written by Blorian Yang

阿波的鳥奴魚酥,這裡專門放置我翻譯的文章

No responses yet

Writ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