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巴丹受害者
※ 所有圖文內容並非做為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 / 出版商所有 ※
For non-commercial use only.
All rights reserved by the original author/publisher.
Translation permitted by the original author.
請善用 Ctrl+F、輸入關鍵字能更快查到需要的內容。
標題:On the receiving end of Cockatoo neglect
作者:Wendy Huntbatch
圖文來源:Parrots Magazine, 111, (2007, Apr). 22–25.
來自加拿大 World Parrot Refuge 令人心碎的投稿,所有關心鸚鵡的人都應三思而後行
雖然巴丹如此美麗又無比忠誠,這些高智商生物同時也十分嘈雜,並對人類的房子具極大破壞性。為確定其牠家族成員或族群的位置,牠們發出的自然呼喚可以令人非常困擾。這些尖銳、響亮的聲音能成為牠們被移至獨居房間的直接原因。對巴丹身體與精神上的虐待相當普遍:遠比人們所知更常見。對於一般生活在大型家族的物種來說,因為無法休息或安全進食令牠們極為痛苦,這種隔離往往會是咬毛和自殘的起點。
許多年輕的寵物鳥一開始被當成人類嬰兒般,得到牠們飼主的終日陪伴、百般呵護,會複誦諸如「我愛妳」等詞彙的鳥更是如此。歲月流逝,隨著結婚、離婚、出生、死亡、搬家、老化、疾病與殘疾,人類的生活歷經巨變。巴丹則期待每一天都會是一樣的。當這些變化發生,這些永遠在索求的鳥不是被數次轉賣,就是被放逐到籠內生活。這和過去時時摟抱所塑造出的討喜習性天差地遠。巴丹需要刺激的聰明腦袋往往被遺留下來,與一條覆滿羽塵的垂盪鎖鏈共享孤獨。缺乏刺激最常見的理由是鳥不跟玩具互動。但即便是隻瞎了眼的巴丹也能在破壞紙箱、木塊、松果當中獲得樂趣。
社交貧乏的巴丹需要大量鼓舞與激勵以克服牠們的恐懼。在我們救援中心裡,當牠們成為社團的一份子,極端叫聲便平息下來,也得到定位呼叫所需的回應。牠們發現自己參與許多活動之後,咬毛頻率變得更低;但當牠們見到某個長得像導致牠們悲傷的人,自殘會復發。我們試著將牠們的溝通叫聲變成讓大家都開心的聲音。牠們很快就知道這些叫聲之間的關聯。
飼主的兒子連絡我之前,有隻傘巴已經獨自在地下室的玄鳳籠中生活兩年。兩年前他母親被診斷出過敏性肺炎,她無法再和鳥共同生活,因為牠會構成生命威脅。當人們購買像巴丹這種會掉許多羽粉的鳥,這類健康問題比多數人所意識到的更為常見。這也是那隻巴丹待在地下室,牠的食物和飲水需求由兒子提供的原因。牠是六年前的一個聖誕禮物,那位女士覺得對牠有責任。兒子對明顯惡化的情況感到擔憂。牠的羽毛因過度梳理而零碎,牠也會連續尖叫數小時。我們已經收容這隻巴丹四年。她非常開心,拜訪了特殊需求單位裡所有的鳥。她到現在都不讓自己的羽毛長回。她獲得與人類和鳥的數小時接觸。曾被飼主視為「絨毛玩具」的她,至今無法弭平被單獨放逐於地下室的嚴重創傷。
另一隻來到這裡的傘巴是幾乎沒有羽毛的。她曾經乾淨且營養充足,但後來單獨住在地下室數年。她的罪行是咬自己的毛,她的飼主總因此咒罵:「妳是一隻很壞、很壞的鳥 ─ 妳好醜 ─ 我恨妳!!」那隻巴丹遵循自殘羽毛的衝動,日復一日複誦著這些話。她現在仍會啃咬羽毛末端,不過她更喜歡唱生日快樂歌,我們全都會跟著唱並拍手。她覺得太開心和備受重視時,就跑到一根樹枝上擺動她的喙來得到額外掌聲。
我接回兩隻被當作「捐贈品」的戈芬氏巴丹,牠們和「照顧者」住在一起超過二十年。牠們都有自己 60 cm x 60 cm x 108 cm 的高籠。每個籠子備一根棲木,一個骯髒的水盤,以及一個食盤裝著可以想見最便宜的超市批發種子。每個籠子在過去二十年間顯然只被清理十次。我當然婉拒了「慷慨附贈」的籠子,把鳥放入乾淨的運輸籠內。兩隻鳥都非常緊張,但極渴望被碰觸、讓牠們的頭毛被梳理。其中一隻鳥的胸肌在最血淋淋的位置有個 2.25 cm 深的洞。它感染嚴重,需要獸醫立即治療。我被告知不用擔心,因為這隻鳥一直都這麼做。令人驚訝的是,經過適當的照護、衛生狀況,及相當容易改善的飲食和維生素,牠們都過得很好,在療養中心裡飛翔。人們在如此惡劣的環境養這些悲傷、不健康的鳥有何樂趣可言?
另一隻小戈芬氏巴丹生活在人們工作繁忙還有學童的家中,並開始咬下他的飛羽。因為他破壞了心愛的昂貴擺設,他從未獲准出來飛行,所以他可能認為反正他不需要飛羽。在他致力於他的新專業療法時,他開始流血,他變成一個麻煩。獸醫帳單逐漸增加,鳥的情況日趨嚴重,因此他被安排安樂死。我們被視為最後的手段接到電話,他來到 World Parrot Refuge 居住。他現在有其牠同樣自殘的戈芬氏巴丹夥伴,這些淘氣的小鳥活像一群屁孩到處找東西破壞。我們大量提供可破壞的東西。他有時會回到之前的狀態,在翅膀上咬個洞,或把自己的胸部咬出血,但他得到愛與關懷。他的夥伴們都有類似經歷,結果似乎是一樣的。把一隻戈芬氏巴丹隔離在一個小籠子裡,罕有互動,妳終將見到一隻鮮血滿布、缺乏羽毛的尖叫者。在這康復的鳥如今和其牠許多鳥共同飛行,有很多事可以做。
我們最近接到一隻小葵花巴丹。電子郵件比牠搶先抵達,說明他羽毛完好,無飛行障礙,很適合這裡的大巴丹族群。然而他抵達時,我發現他僅存的少數飛羽被咬得像破舊纖維。完成移交手續後,該飼主驚訝地看到那隻鳥無法飛行,終於坦言他除了餵一些白花子和玉米,已經超過一年沒有花太多時間陪伴他。光是水盤就證明了全然地忽視。在飼養小巴丹 25 年之後,該男子認定這隻巴丹如果沒殺死自己的女伴,就不會一直保持獨身;牠們本可擁有許多後代。
50 歲的大葵花巴丹在她飼主過世後被安排安樂死。飼主的家人不打算照顧這隻十年前罹患中風的可憐老巴丹。幸運的是,獸醫建議她們帶她來這享受最後幾年的時光。她的飲食現在已從吐司、茶、葵花籽改為品嚐我們在此提供給所有鳥的每種堅果、蔬菜和水果。她會單用喙掛在她的籠網上,因為中風影響了她的腿。她殘存的羽毛是灰黑色,狀況非常差,薄而稀疏。我們在第一天為她洗三次澡,設法移除她腿腳、尾部所有的糞便。站在糞便裡讓她的腳嚴重感染。有了適當的藥物治療、許多次溫水澡、肌肉按摩,當然還有她的新食物,她不再像當初到來的可憐老太太。她住在 120 cm x 120 cm 高至我們手部的魚缸裡,墊料鋪好讓她感到舒適。她有很多軟玩具陪伴,特別為她裝的食盤讓她能搆著而不傾倒。她現在更強壯了。陽光燦爛的溫暖日子裡,她的專門志工會帶她到戶外吸收陽光。
我仍然記得那位打電話來傷心哭泣的人,在她們年邁的摩鹿加巴丹死在她們家之前拜託我們接走她。我仍然記得她們帶來這隻骯髒、發臭、完全被忽視的老巴丹時我內心的憤怒。她很可能是早期摩鹿加進口的倖存者之一。她的腳嚴重變形,在捕捉過程斷掉後癒合成殘廢的角度,顯示鳥罹患過皰疹病毒。有些腳趾歷經數年已腐爛,剩餘的趾甲長超過 5 公分且扭曲。因為無法移動罹患關節炎的雙腿,她被留坐在自己的糞便中,在她身下造成開放性潰瘍。喙增生過度使她無法張嘴進食。照顧者選擇從喙側空隙餵食蘋果泥,而不是帶她就醫,修磨喙部。這隻鳥的血檢結果證明她對任何實驗室來說都不只是個有趣的樣本。她的抗生素治療反應良好。洗澡、普通的指甲和喙部保養改變了她整個生活品質。我們終於發現她隱匿在腳中層層死皮下的殘存腳趾。儘管核桃無疑是她的最愛,她仍樂於嘗試所有新奇刺激的食物。她喜歡破壞硬紙板雞蛋盒與電話簿;這是種便宜的娛樂方式,過去卻完全不被列入考量。她和我們一起開心生活一年半。她的前飼主不曾致電過來。
住在圓形鐵籠,骯髒鐵鏽陰影中的,是隻完全放棄生存的摩鹿加巴丹。他和他住的車庫中四散的摩托車、零件一樣髒,籠子距離冰冷的地板只有 18 公分,凜冽寒風從門下吹入。他的食盤裝著玄鳳用種子和花生殼。水盤裡有半滿的灰色黏液。他站在一塊 6 cm x 12 cm 的木板上,甚至沒有試著去咬,因為他的喙嚴重地過度增生:下喙抵到他的眼睛,上喙則擠進他的喉嚨,所以他無法彎下脖子進食。他非常瘦弱。飼主簽下棄養表單後,我們直接驅車前往獸醫院。獸醫非常努力治療他,我們一起盡可能給他最棒的五年生活。他死於心臟衰竭。
這些摩鹿加巴丹帶著因自殘而加重的身體損傷不斷到來,我無法一一敘述牠們的故事。很容易說這些問題是直接源自身體虐待,再沾沾自喜地相信這有可能透過一個乾淨的房子、良好的食物和社交互動來改善,但事實上這是非常困難的。剛開始的十至十五年間,巴丹們看起來控管充分,過著極有壓力且孤獨的生活,吃下牠們認得但難以消化的東西。在那之後,這些鳥大多會出現身體惡化的嚴重跡象。大部分圈養鳥承受著營養失衡。有多少人能給予圈養鳥飛行的自由?多少人能替生活本質為安全與溝通的牠們提供不可或缺的族群?在加拿大或英國這類寒冷國家,又有多少人能讓自家鳥照射必要的陽光?
長大後因為尖叫和破壞行為而不再受歡迎的大量年輕巴丹我們雖然接手很多,我們發現來到庇護所的年邁鳥類日益增加。較年輕的鳥大多從寵物店到第一個家之後送來,飼主驚覺她們犯下天大的錯誤。她們知道自己無法和這隻鳥面對接下來的五十多年,但認清自身錯誤之下的愛與責任心引領她們找到一間庇護所,能為生命提供一個家,以及在族群裡飛行的自由。較年邁的巴丹,在多數情況下經歷過無數家庭。有些二十多年以來一直被宣稱是「二十歲」。牠們被一個又一個家庭轉手,對於牠們因徹底恐懼而攻擊人的嚴重程度卻未留下隻字片語。牠們說話實際上能讓牠們殞落。人類對「我愛妳」這等詞彙的情感依附,可能意味著那隻鳥將繼續留在家,即使大部分時間牠都完全孤零零地生活,常被毯子蓋著,壓抑溝通的叫聲。沒有身體上的直接虐待,那隻鳥卻受到殘酷惡劣的待遇。
要不是牠們如今被鸚鵡庇難所記錄在案,我不會覺得問題正在惡化。這些年邁鳥抵達供其生活的機構時,數年的營養不良、缺乏精神刺激、體能鍛鍊都要開始照料。少有人會刻意造成自家巴丹身體或精神上的痛楚。對牠們行為與需求更深入的理解會為如此眾多的這些鳥帶來極大的改變。帶巴丹到設制完善、擁有適當場地照護鳥類的庇護所並不失格。在這樣一個家為巴丹提供金錢援助,遠比眼睜睜看牠在籠中凋零更為仁慈。■
Wendy 女士於今年二月初逝世,她將生命的最後 25 年奉獻給前育種鸚鵡和寵物鸚鵡的健康與照護福祉。
感謝她為生命投注的愛,感謝她給我的啟發,願她安息。(16/4/21)
(191018重新校譯)